作者:隆吾猬
锁重楼的《旷古凄凉》本身就如同古龙小说,不落俗套,自成一家,另辟蹊径却又成就斐然。行文层层推进,节节延伸,环环相扣却又步步玄机。最妙的是,整篇文章前三分之二极好,余下的部分却渐渐变得普通,这岂非也跟古龙的许多作品一样,陷入了虎头蛇尾的逻辑?
三分之一开篇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爱上了荆无命的断臂,爱上了古龙的故事,爱上了写书人的寂寞和他笔下那份旷世的凄凉。”--《旷古凄凉》的基调就是“凄凉”二字,再加上“旷古”,先声夺人地营造出一派萧然之气。
文中最具凄凉意味的当属对作者对荆无命的解读。甫一开始,作者就说“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千古绝对说明白了就是什么东西都有个遗憾。就如同荆无命的断臂,无论多么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荆无命那被砍断的左臂已经成了个永远的过去。那手臂的死灰色一定像他的眼,冷彻人心的”。死灰色,是荆无命的生命底色,作者这么形容,准确而传神。而后文又将荆无命的眼神与深海游荡的鲨鱼的眼神联系了相互映衬更是绝妙。
接下来拿荆无命与郭嵩阳作对比,说“荆无命遇上了李寻欢,舍弃的是条握剑的左臂。郭嵩阳遇上了李寻欢,舍弃的是剑客的荣誉和自己的生命。”并作出评论“如果非要在这之间分出个高下,那么荆无命的牺牲显然更多一些。”的确,郭嵩阳已死,死了就跟一切没有关系了,而生者却必须面对无可逃避的痛苦和责任。更何况郭嵩阳还是求仁得仁,还赢得了生前身后的不朽声名。用世俗点大众点的眼光来衡量,夫复何求?
读过这些段,洋溢在我心头的,是很矛盾的一种情绪,既觉凄美,又痛苦非凡。作者行文中流动着的那股如荆无命的眼神般灰沉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倍感抑郁。而这种效果又是靠着作者几近完美的文字所营造出来的,极其传神,极具美感,让人不得不感叹,感叹作者文思之妙,文笔之好,感叹古龙笔下的世界如斯凄凉。
然后开始全文的第一个过渡,从“凄凉”到“温情”。乍一看,凄凉得好好的,忽又插入个温情,似乎很不伦不类,但细读下去,才知作者是很巧妙地把温情放在凄凉中来写,两相对比,却显更加凄凉。这时方始感觉到作者由凄凉到温情,由《多情》到《浪子》,由荆无命而路小佳,看似突兀的笔法,其过渡之妙实令人叫绝。此文除了敏锐的思想和唯美的文字外,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结构,其间的过渡与衔接非常巧妙,几近浑然天成,尤其是全文的前三分之一,简直就是完美。单就这一部分而论,在眼下评论古龙的文章里难得一见。由此也印证我在开篇时说锁重楼的《旷古凄凉》“行文层层推进,节节延伸,环环相扣却又步步玄机”,实非空穴来风夸张其事,亦可充分展示出作者在写作上非凡的才情与功力。
第二个过渡是从“希望”到“苍老”,从“温情”又回归“凄凉”,回归主题,其中对苍老的理解尤其深刻。作者说:
“古龙的世界中并不回避苍老,但苍老却是最让人触目惊心词语。苍老让我记住了孙玉伯,记住了马空群,记住了那个铁柜之中的老人公子羽。李寻欢眼角的皱纹有旷世的寂寞,他不说话,就这样注视着你的时候,你也会从这皱纹中读出些许世态炎凉。苍老是喜极而泣,是盛宴后杯盘狼藉的惨淡。意气风发的得意时候,苍老是感觉不出来的,反而会变成老骥伏枥的壮志,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情。豪情壮志之后,喧嚣繁华一世,这里的龙钟老态,那里的力不从心,一点一滴的聚成了英雄迟暮的愁苦,聚成了挥之不去的炎凉。有那么一刻霎那间天昏地暗,风也是愁,雨也是愁,风雨飘摇,更著凄苦--这也是古往今来不变的江湖定律,没人解脱的了的。翻烂了书页得到的也只有这各有所指的两句话:
《多情剑客无情剑》--剑客也是人。
《边城浪子》--人都是会老的。
满纸的无奈,满纸的凄凉。”
至此,是全文的前三分之一,也是全文最经典之处,几可用“完美”二字形容。作者看似不经意却又满是智慧的笔触,从荆无命这么一表面上性格单一的角色入手,形象而精到地剖析了古龙世界里那份特有的却极少被挖掘的凄凉。凄凉本是使人伤感的,但是看作者这段文字,却让人于伤感之外还品出一份美的气息,这就要归功于锁重楼的文笔了。作者的文思极妙,文笔更好。鸠摩罗什译《金刚经》,其文字之优美世所称道,可谓是佛家所云“文字般若”的最好诠释,而在我看来,锁重楼这篇文的前三分之一所展现出来的美感,比之鸠摩罗什,亦相差无几了。
三分之一延续
行文的第三个过渡从“凄凉”到“批判”,从“无奈”到“宽容”。此处对李寻欢的解读,对《多情》的解读,李寻欢对所谓侠义正道的批判很到位,难得的是作者没有见猎心喜纠缠在这上面,而是继续推进文意。这就到了全文的第四个过渡。但中间作者有几句关于流星蝴蝶的见解,极其精彩,故有必要特别提出来。她说“流星和蝴蝶,两样都是被世俗的眼和口弄脏了的东西,是大美中的大俗。从鸳鸯蝴蝶梦再到陪你去看流星雨,有几人知道这两样东西本是老天爷异曲同工的无奈:绚丽、脆弱并且短暂,就像它们背后隐喻着的人生,无言陨落或者继续飞舞,昭示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生苦短,若能及时繁华也就不枉此生了。”自古龙在《流星•蝴蝶•剑》里写出“流星的光芒虽短促,但天上还有什么星能比它更灿烂,辉煌?
当流星出现的时候,就算是永恒不变的星座,也夺不去它的光芒。
蝴蝶的生命是脆弱的,甚至比鲜艳的花还脆弱。
可是它永远活在春天里。
它美丽,它自由,它飞翔。
它的生命虽短促却芬芳。”这么一段话之后,几乎所有解读古龙的文章都无一例外地沿袭了他这一正面的笔调,却不知古龙同样在其《猎鹰•赌局》的开篇也说得很明白了,宝剑双锋,钱币两面,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的意义。更何况古龙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有自相矛盾的倾向,这边宣扬着光明与热血,那边又隐喻着阴暗和凄凉,一如锁重楼眼中的流星蝴蝶。
第四个过渡从“明朗”到“冷酷”,从《多情》到《流星》,延续一贯的“凄凉”主题。
首先,对《流星》这部作品的整体定位很准确--“《流星•蝴蝶•剑》全篇的基调是沉郁顿挫的,是灰钢和白铁的颜色,巨大而坚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而韩棠被金、银、怒三鹏杀死的情节无疑是这灰钢和白铁上最暗的那块油污。”--暴力与血交织在一起,铸成全篇除荆无命之外最大的一个亮点,也是最残酷最无望的一个世界。
“整本《流星•蝴蝶•剑》是辩证的,每到绝望的时候总不忘透出些希望,绝处也总能够逢生的,可唯独于韩棠之死中却找不到丝毫的起色。”--此处与之前对荆无命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处都堪称经典。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异常到位,尤其在对韩棠进行剖析时联系变态杀人狂电影之处精彩绝伦,可见作者感受之深刻。古龙小说尤其这部《流星》本身已经具备非常浓烈的电影蒙太奇特色,如果解读者本身恰好是这方面的行家可以说是正搔着了痒处,配合其奇诡的文字风格正是相得益彰,如虎添翼。但后文在解读傅红雪的时候却欠缺了一些,个人认为荆无命身上实际是有点傅红雪的影子,只不过荆无命是死灰色的,而傅红雪则是黑红色--纯黑的幕上那干掉之后的血色,如此吧。
“成就一篇小说,谋篇布局倒是其次,关键的是“情理”二字--但有趣的是古龙试图用一个情的世界去填充理的真空。这本来就是武侠小说中的一个奇特的尝试”--精彩之极,很明显作者读出了或者说是心领神会到了《流星》一书的精髓。锁重楼本身必定对文学创作很有研究,才可突破《流星》一书步步紧逼间不容发的故事情节看透它的本质。记得诗人纪伯伦说过:真理需要两个人来发现,一个人来讲说它,一个人来了解它。即使是千古好文也还须一个好解人方可流芳百世。作者无疑是古龙作品的一个绝佳的解人。
第五个过渡从“凄凉”到“安慰”,由古龙小说给人带来的“安慰”联系王家卫的“醉生梦死”。这其中又以对酒鬼的分析为最好--“清醒的酒鬼限于主观表达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中而深感天才被抹煞,人性被扭曲,而一个酒鬼在酒醉时头脑反而会出奇的贴近他所处的生活,更容易忽略世俗的桎梏与沉疴,更容易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更容易生活找到最本质最深刻的真相。酒为酒鬼们提供了一种更接近真相的媒介,酒醉是探寻真相的必然过程,而酒醒后的头疼则是向上帝探寻真相所付出的代价。”--极其精辟地挖掘地出浪子嗜酒的又一意义所在,我想若古龙在世,必当浮一大白。
“古龙笔下绝世侠客们的归宿永远是在海外云雾缥缈的仙岛上,更加接近于道家的虚无境界”“古龙的武侠世界其实就是这么干净,远离了国仇家恨政治阴谋,剑客们执著而绝对,毕生追逐的是紫禁之巅的武功极致,而非紫禁之中的权势。”--理解之精准令人击节赞赏!这也是在我看来作者此文深含剑意的原因,作者对剑客本质的把握,非常纯粹,直指人心。而这一把握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古龙作品的把握,作者的确称得上是古龙的知音。但随后一句,“古龙的很多武侠故事说简单了就是一个姿态”,却颇有些让人费解。若以此生发开来,这世上存在的各种事物又何尝不是一个姿态呢?作者的思虑之深在此处虽同样令人感佩但亦不免为之生出一丝担忧。
第六个过渡从“电影”到“文学”。二者的特质都是童话。作者对古龙小说的主观色彩分析极到位――“古龙则更有一些我思故我在的感觉,变魔术一样。……人物的出现,场景的变换,情有情无,花开花落,想要它在,它就在了。而尽管古龙有时候会不惜篇幅的解释这树这情的存在的合理性,但更多的情况下,他采取的是置之不理。故事情节的发展便是这树这情存在的唯一合理性,起决定的作用的不是合理性本身,而是作者写作时的灵光一现。”“这可能也是古龙的武侠故事充满了作者主观色彩的原因之一。古龙时刻都会从故事本身超脱出来,用一个个叹号,一个个问号来表达他的观点。在创作时保持一种如同酒醉般癫狂的状态,达到自身激情的释放,达到坦诚和明确,感染人的,绝对不仅仅是故事本身,而是一种对于故事、对于读者的最起码的坦诚。”――对古龙创作的主观性理解深刻,又呼应了之前关于“醉生梦死”中谈及酒带来的安慰和温情,巧妙地回归主题,同时也间接地印证了古龙的性情和之前那句早已成为公论的名言:古龙正是凭借其胸中的滔滔激情来进行创作。
到此处,全文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二。如果只有这三分之二,《旷古凄凉》完全可与当世任何名家评论古龙的经典篇章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很可惜,作者的后文的基调虽渐渐明朗起来,不如开篇般凄凉沉郁,但却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不再有梦幻般的美感,而偏向“为赋新词强说愁”了。或许是有心无力,或许是已一发而不可收吧,实在令人非常遗憾。
三分之一蛇足
这最后的三分之一其实可说的东西不多。诚然它看着也算好作品,但与之前的章节一对比,立马显出了差距。一个字:俗。虽然作者仍不失其剑走偏锋的锐气,思想上仍不时有灵光闪现,但总体来说,这部分的亮点乏善可陈,细数之下也就是“古龙伴随着故事的奇峰迭起,总会有一个比先前更具颠覆性的女子出现搅乱读者方寸”、“傅红雪复仇的魔刀和叶开的正义飞刀就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型工具设置”、“真正的英雄主义却是在认清生活的面目后更加热爱生活,从这点上来说,李寻欢是古龙故事里少数几个可以称得上是真英雄的人”等几个论点称得上精辟,其它多是老生常谈而已。若是一般人俗,那也就罢了,但这么好的一篇《旷古凄凉》写到末尾处也落入俗套,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所以如果不客气地说,作者写到最后这部分时,很可能已是头脑发热四肢颤抖,手中的笔不听使唤,一路快意下去一发而不可收,结果负面情绪泛滥,使得文章的后三分之一成了名副其实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失败。难怪有人说看此文的笔法和感觉有点像在读安妮宝贝,确实在理。所以我建议呢,各位在读到锁重楼此文的最后部分时,不妨换个心态,以对待调侃文的眼光来读它,这样多少还能获取些乐趣,而毕竟,前面沉郁了许久,也到了该放松的时候,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是否还得感谢作者考虑之周详?当然,以锁重楼的风格来看,即便惹人发笑,表面上看起来也是毫不着力却又恰到好处的,比如写李寻欢重出江湖的理由时,作者如是说――“尽管很多人都解释说李寻欢风雪进关的原因是太想龙啸云和他表妹了,但是我还是不很确定他为什么要进关来。想来塞外风霜寂寞苦,成天守着铁传甲也会烦腻的。不怪他。”
在全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这么写道,“古龙则换用具体的手法,不加任何处理的放在新派武侠小说中去讲明白给人听。尽管这显得少文化修养,有些不合时宜,但若只因为关于变态人格的描写直白了一些、突兀了一些,就被盖棺定论成为一个道义枉存,情理不在的江湖,的确是有些冤枉那《多情》后的芬芳微笑,《边城》中的爱是永恒。为什么人们总能记得故事中女人们修长大腿平坦小腹,却总会遗忘这些本来试图宣扬的东西呢。”――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爱古龙的人应当都同意古龙是宣扬情感和正义的永恒的,可是为什么自己感受最深的往往却是凄凉和无奈?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是深入骨髓的,似乎是与生俱来镌刻在灵魂深处的东西,使得所有的同道中人在交会的一刹那便可以凭借这个印记可以认出对方。鉴于此,我们能不能说,古龙及其小说,本就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如果作者沿着这条线拓展开来,想必又会有惊人之语,绝对值得我等期待,只可惜,她说“这问题我早就不想了。毕竟思考是件痛苦差事。”这实在是我们的损失。
就像许多人看《三国》会替古人担心一样,我读此文时也在想:不是内心真正寂寞真正凄凉的人,不可能将古龙小说里的阴暗面领会得这么深刻;不是有大才气和真性情的人,也写不出这么优美的文章。但这种看透一切的思想和她凄凉的心境遭遇到一起,实在很容易走火入魔,全文的后三分之一就逐渐显露出这种趋势。幸好,幸好我看到了最后两句,“这问题我早就不想了。毕竟思考是件痛苦差事。”一点调皮,一点率性,一点智慧,一点洒脱。于轻松写意间,将一直压在读者心头上的凄凉沉郁之气驱散殆尽。你说,看到这么好玩的话,你能不会心微笑么?无怪乎曾有人说:重楼是个好姑娘。
总体来说,锁重楼这篇《旷古凄凉》,最精彩的就是全篇洋溢的那股锐气,无论从文字到思想,俨然有古龙笔下那些顶级杀手的气质。而全篇最精彩的人物点评恰恰是两个杀手--荆无命和韩棠。荆无命的狠冷酷绝,韩棠的变态肆虐不仅仅是“凄凉”而已,暴力与血交织的图虽美,却如罂粟般直将人诱入最深处的黑暗。一直以来我认为最能体现古龙精神的就是“热血”和“寂寞”四个字,大部分评论古龙的文章都可以勉强归入这两大类中,而作者在这里却另辟蹊径,以“凄凉”和“温情”代替了这两种情怀,从字面上看颜色浅了很多,前一种仿佛是红与黑,后一种仿佛就象张爱玲所说的“葱绿配桃红”那种参差的调子,但这只是从字面来看,真正地深入之后才发现此处的“凄凉”俨然有铁血交融的意味,而“温情”就象作者说的是“是飘在水上的一缕烟儿,时有时无,可见又可不见的”。这种理解大大丰富了古龙精神,也使本文增色不少。
此外,锁重楼此文并非一气呵成,在写作时间上有很大的间隔,而这类以情韵动人的东西,最重要一种感觉一口气,始终如一,连绵到底,中间忽然断开是极大破坏。之前已说过,此文前三分之一最好,中三分之一基本还能延续它的精彩,后三分之一则非但落入俗套,且从这部分文字上也可感受到作者越发明显的情绪化,似在任性宣泄着什么。作者非凡的才华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显露出来就像七伤拳,一不小心就害人害己。而给予读者的感受,虽不能说是梦魇,却让我想起自己从前迷恋Dark Music的日子,那种灰暗低迷说不出况味的东西就象作者说的“总觉得凄凉之外有种说不出滋味。这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专供人咀嚼而不可以言状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