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窜花盗
这是何处,这究竟是何处?广袤无垠的荒野寸草不生,突兀的怪石在浓雾中好似巡逻的夜叉,茫然的来回奔走。累累白骨堆积两旁,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尸气,到处是一片死寂。寒风刮过,如同野兽的怒吼,有如魑魅的哀号,渐行渐远,消失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雾,更浓了,像一张灰色的网,绞索着人的心。
在这个茫茫天涯,他就像天地间的一粒沙尘,或者他也将倒下,变作白骨堆中的一份,或者他将继续着行尸走肉的生涯,在这个空虚苍凉的天涯,他难道是完全孤独的?
不,天边的一角竟升起了一轮明月,透过浓雾,洒下点点余晖。月色如泉,滋润着他干涸的心,月色如酒,刺激着他冰冷的血液,月色如歌,唤醒他沉睡的灵魂。明月,就像爱琴海的孤灯,指引着他回归的行程。
一道闪电划过天际,他的刀挥出了!……
再读《天涯明月刀》时,耳边响起的是一首许巍的《故乡》“天边夕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暗合着这本书的意境。
在当今的时代,精神生活的发展跟不上日新月异更新的物质的脚步,文化快餐无法填饱空虚的心灵,人们在高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迷失自我,没有信仰,没有寄托,人们的心就像一只只离群飘零的大雁,没有归宿。
与此同时,精神专制却在不断增强,政客政党们为了自己的统治,拼命压抑知识分子的个人精神,传统道德,商业机制如同帮凶,囚禁着人们的思想言论,古龙感受着这种痛苦,于是他挥出了他的刀,决意打破黑暗的现状。
古龙是一个兼备了大智和大勇的奇人,他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手法,塑造了傅红雪这么一个历经磨难和心理斗争,勇敢的与现实抗争,最终征服自我征服现实,获取了归宿的形象,傅红雪的最终胜利,是人类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胜利。
因此,此书是一部哲理小说,天涯就是人生环境,预示着荆棘遍布,也暗示人心的迷茫与无助。明月是人生的坐标,代表着人心的向往与寄托,是人走向新生的希望,刀则是人生的抉择,代表人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不屈灵魂。
在这本书里,处处可见古龙反传统的迹象,传统创作和道德理念统统扔到一边,可见古龙是一个有勇气有骨气的作家。
首先,他抛弃了传统侠义意识中的英雄拯救情结,主张人的自救。
侠义意识,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源于受压迫的弱小者无力反抗,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不世的大英雄侠士身上,希望他们“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侠义意识。在当今这个时代只能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即便是在古代,那些侠客最终所带来的也不外是两个结果,要不就是在为国为民的途中失败,为剥削者扼杀,为民众牺牲,如荆坷,要不就是演变为剥削者改朝换代的工具,把一个剥削者推翻,捧上另一个剥削者,如瓦岗英雄,如七侠五义,那些弱势地位的群体,他们的状态地位从未得到根本改变。所以我嘲笑金庸,都什么时代了,还在做梦,就凭乔峰一句话,就凭那个什么野驴一句承诺,辽宋就能停战几十年,唉,那只是人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古龙则痛定思痛,“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人要改变,与其等别人拯救,不如自救,要想自救,必先拯救人的灵魂,于是他笔下的傅红雪开始迈开艰难奇特的步伐,走向健全的人格。在这里,侠义演变成人的一种精神和人格,每个人自己就是“侠”,关爱,负责,向黑暗抗争等等,一系列品质的具备,不仅使自身焕发光彩,还可以照亮他人,使侠义精神长存于世间。
所以,在故事的结尾,傅红雪不战而屈人之兵,用他的精神思想感化了代表权欲物欲公子羽,这不仅仅是独立人格的胜利,也是侠义精神的胜利,从这个角度而言,古龙的侠义意识比金庸更广博,更超前!
其次,古龙彻底抛弃历史背景和传统价值观打在人物身上的烙印,从而为人物的塑造和思想的表达赢得了最大的空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过多的讲究一种“同”,从秦的焚书坑奴,到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成猪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专制不断加强。你一出身,儒家就为你安排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到后来更是演变成一种官本位的潮流,即人生在世,就是为了谋取官位,掌握权力,博得个“身前身后名”。这样的传统,极大的束缚着个人思想的发挥和情感表达,余杰说得好:一切禁锢于历史背景的东西,充其量不过是历史的附庸和注脚”只有抛开历史,才能直抒心意,有所创新,解决当世或后世的迷茫。
古龙深刻的体察到这一点,于是,在故事的开头,他便设计了一个“被淘空”的傅红雪,在茫茫的天涯路上,在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背景也没有责任,他就像一个空瓶子,等待思想的注入。
在傅红雪的身上体现出责任承担的主动性,由于他是个被淘空的人,谁都不能左右他,所以一切他所承担的,都是他自主选择的结果,一旦选择,他就负责到底。从跟上燕南飞,保护他,到孔雀山庄接受秋水清重托,再到挑战公子羽,完全是一个自主自觉的过程。金庸也写责任,不过可惜,他那救国救民的责任仍然是社会给予的,在被迫当上盟主大侠,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后,才开始自己人生真正的选择,所谓的功成身退,云游四海吧。古龙这种价值观是对千年以来社会决定论的挑战,且不论对错,的确是古龙勇气的体现,也完成了对金庸被动接受论的超越!
古龙在书中表达了他的生命意识,批判官本位的传统,吸收道家思想的精华,认为:人生短暂,生命宝贵,在短暂的生命里,不要像世俗一样熙熙攘攘,蝇营狗苟,为名利所役,不停奔波劳作,而应该不求虚名,不记荣辱得失,只求无愧于心。
然而,古龙有扬弃了道家思想中淡泊无为的消极思想,他认为:“生命的意义,本就在继续不断奋斗,只要你懂得这一点,你的生命就不会没有意义。人生的悲苦,终究是有待于人类自已去克服的。”“那么你就该想法子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去洗清你的耻辱,否则你就算死了,也同样是种耻辱。”这是一种积极的有作为思想,人若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信仰,活着就如同行尸走肉,还谈什么生趣?人若屈从于现实,安于现状,那你只能承受生命给你的痛苦,还谈什么逍遥自在,无愧于心?
傅红雪的话,是全书的主旨,也是对所有天涯未归人的明确答复。
最后,在这本书里,传统文学中那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端对立的二元世界,黑与白,残缺的心灵与圆月,爱与憎,生与死,无不夸张至极限,而众多的矛盾对立又始终围绕一明一暗两大矛盾展开,即傅红雪和公子羽之间的斗争,以及傅红雪自身的心理斗争,众星捧月,互映生辉,使得全文高潮迭起,却又散而不乱,令人大叹刺激!
古龙把人物的冲突置于生命的各种极端状态下,引发内心的躁动与冲突,在大爱大憎大喜大悲过后,升华出真情和感悟,这其中,生与死的冲突可谓是最极端也是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了,我最有感触的是几次濒死体验。
其中之一是傅红雪与杜雷的决战,两个同样从苦难中走出的刀客,两人在决战前都不约而同的想起自己的童年。但崩溃的是杜雷,因为他不能忍耐。忍耐,是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生命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无奈,有着太多的偶然,所以成功者在成功前,必须学会忍受他人所不能忍的寂寞,必须学会等待时机,因为一旦出手可能意味着要么是成功,要么是失败,你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
但这还不是杜雷失败的根本原因,他的失败在于他心中无月,他是公子羽手下的一颗棋子,是个行尸走肉,并没有必杀傅红雪的理由,他的刀缺乏无坚不摧的正气。一个胸怀坦荡的人,纵然要落败,也是慷慨赴死,决不退缩。所以杜雷在傅红雪面前怯懦了,又变成了那个受虐的孩子,他再也无法忍耐,他死于自己的刀下。
其中之二是在秋水山庄黑暗的地窖中,在那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人们本该绝望的,但是一声啼哭打破了寂静,生命是可贵的,也是顽强的,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却不能扼杀一个人的生命。对于一个惯于杀人的刀客,亲自迎接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这是对人类最朴实本性的回归,傅红雪获得了一次新生。
同样在那个漆黑的世界,傅红雪与卓玉贞之间发生了一段感情,一个孤傲不群的浪子竟有了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感,第一次把他的刀示人,第一次让他的刀留下缺口。而那个来杀他的卓玉贞,竟然捧上了她的奶汁,我相信那一刻,他们都是真情流露。这令我想起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时刻,人们把自己的爱人,把妇女儿童留在了生的一岸,自己默默的与他们道别,这就是人性的光辉,也许只有在生死的边缘,人性中的关爱,同情,信任,怜悯的那一面才会表露无疑,正如古龙所说,人性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老盯着丑恶的一面呢。心存美好,就不会丧失希望!
其中之三是钟大师的演奏和傅红雪的断弦,钟大师用悲戚的旋律企图把傅红雪送上绝路,熄灭人心中的希望之灯,可惜他错了,这倒令我想起那位叫“人生亦痛苦’的老兄,不错人生是痛苦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无奈挫折,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是人能够战胜自然,求得发展,走到今天,就是因为人有不屈的灵魂,有旺盛的斗志,而它们又源于心中的希望,源于对于理想信念的信仰,人的身体可以被消灭,但人们的思想信念却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人生的意义本就在于抗争,你若不战胜痛苦,就要被痛苦吞噬,永远的享受耻辱。
于是铮的一响,傅红雪的刀挥出了,他终于找到了心中的明月。
我同意余杰的说法,〈天涯明月刀〉的提前问世的无奈可比尼采早出生了半个世纪的悲哀,虽然这本书在语言文字上尚不完美,在情节上也有纰漏,但是它带来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它是一次对传统道德体系强有力的冲击,也是一次对现世迷茫的回应!古龙挥出的刀也许并不能劈开黑暗,但它拨开了重重迷雾,让我看清了明月的方向,傅红雪是一个走向光明的个案,他在我的心里难道不正是那明月吗?
明月何处有?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