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06年,後收入《縱橫今古說武俠》(林保淳 著),五南文化事業出版,2016年7月
認識郭梅,是在2003年歲杪,嘉興,金庸《射鵰英雄傳》裡煙雨樓的所在。深秋的江南,少了點煙雨濛濛的情味;煙雨樓隔著一水南湖,夜色中只見燈華閃爍,樓閣掩映,也未能實際登臨,江南七怪與重陽真人當初比試的場景,終究還是只能訴諸冥想。未曾真個體會煙雨江南,多少是有點遺憾的。而煙雲銷散,轉首以望,卻見一位小巧玲瓏、沉靜柔婉的杭州姑娘,緩步前來。沒機會領略實際的煙雨江南,卻得見江南佳麗,得見煙雨潤澤、秀氣鍾靈下孕育的一位作家兼學者,也該可以無憾了。這是郭梅,初見即讓我與江南在心版中牢牢印記,與煙雨在冥冥中驚豔邂逅。
江南的美,是屬於靈性的美,在它孕育下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得天獨厚的就饒有煙雨濛濛、如詩如畫的風致。這是我未曾讀郭梅的作品之前,就先有的成見。是成見,但我明知做學問的人是不能有成見的;所以在讀《尋夢江湖》的時候,我頗刻意去尋「夢」――書裡的張尋,奔波江湖,尋的是一個英雄父親的夢;讀書的我,蒐剔筆墨,尋的則是江南煙雨的夢。張尋千里尋父,歷盡苦辛,迭遭波瀾,而父親已死,愛人遠颺,此夢畢竟未曾得圓;我尋夢,卻是輕易許多,幾乎無須刻意,就能在此書的字裡行間,發現處處清煙疏雨,飄灑迎人。這是何等令人愉悅的閱讀經驗!款款娓娓,不以詭怪奇倜的情節取勝,不以叱吒風雲的英雄驚聽,如清溪潺潺,如煙雨靄靄,張尋是一味沉懇厚實,楊清慧則一廂柔婉深情;純潔無瑕的真憐、楚楚哀怨的柳墨林、驕縱伶俐的舒舒、真摯溫順的秦小叢,人物的動人,不在誇張的渲染,不在激烈的表演,就是如此一任性格帶動情節發展,自然流瀉而出,教人信、教人愛、教人恨、教人憐,教人惘惘然,教人黯黯然。即使是可能規模金庸「桃谷六仙」的南轅北轍「糊塗雙俠」,也如天外飛來二傻,教人忍俊不住。人物的「軟性」摹寫,無疑是《尋夢江湖》讓人激賞的部分。
江南的美,是屬於自然的美,郭梅筆下對自然之美的描寫,更是這部小說在「武俠」之外新開的文境。藉張尋的追尋,作者一方一域的為讀者引介入許多美不勝收的自然奇麗之境,文筆之優美,令人身歷其境,寫九寨溝五彩繽紛、顏色斑斕的美景;寫大漠沙丘連綿、千里黃曠的氣象;寫西湖,寫岳陽樓,寫所有張尋曾經踏遊之處,無不傳神寫照;至於沙漠水柱,奇詭變幻,則又令人恢怪駭異,真幻難辨。即使當成散文、遊記讀,都有引人入勝之處。
江南的美,是屬於詩、屬於詞,屬於文學的美。郭梅有深厚的文學修養,詩詞的化用,雖逕取於前人舊作,但詩詞與情境、景致相結合,則不讓人嫌其掉太多的書袋,反而另有一種悠然思古的況味,這也是《尋夢江湖》得力之處。
江湖有時候是風波顛惡的,但這樣的江湖,沒有夢值得尋;英雄俠客激於義憤,固然一朝慷慨,澄清天下,會令人平生鼓舞,見賢思齊,但擾攘塵世、惡風劣雨,有夢也是惶惶駭駭的,釋卷之後,誰與共夢?倒不如一個煙雨迷離的江湖,沒有大波大瀾,小小的幾圈縠紋漾漾而去,闔起書本,你還可以聽到輕煙細雨入夢而來的聲音。
對於《尋夢江湖》,我作如是觀。
林保淳序於說劍齋2006.1.8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