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蕭
此為林保淳《夜深忽夢少年事》推薦文,九歌出版社,2022年
蕭蕭是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我聞名既久,更心懷欽慕,頗憾於始終未能親炙,只能遠望丰采而已。多年以來,我們偶有晤面機會,但也僅僅能匆匆幾語,就倉促道別。但英雄氣義,惺惺相惜,因風懷想,也算足以暢快平生。原是請他寫幾句推薦的話,不料竟衍成短序,激感之情,可以想見。長劍不孤,清光互照,江湖又豈會寂寞?——林保淳
中文學界、學子的印象裡,林保淳是心中秉持著一把正義的劍,談道說儒,縱橫天下;或者,更具體的,手上揮舞著一把無形的劍,仗義而言說,形象鮮明,走跳江湖,總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吧!這樣的印象。
最近接讀他的《夜深忽夢少年事》,他竟從他自己的劍俠夢中走了出來,虎虎有風(不完全是新竹多風),走進了半世紀前的台灣現實,新竹光復路的四號橋邊,「橘井永生香」的「健生」藥房,是夢嗎?他借用古人的詩句「夜深忽夢少年事」,肯認是劍俠夢裡的夢中之夢,而且是「忽」夢,我倒覺得不是「忽夢」,而是日有所思所以夜有所夢的那種縈迴不去的記掛,是他一輩子劍俠夢的原始胚胎,心理學界所論述的「原型」,值得在他初老的時候,與他一起回顧少年時代的劍俠夢如何孵化成形!
〈打工賺錢〉是他「少年事」中最積極介入生活的寫照,顯現客家人的硬頸,真正臺灣人的生命韌力。一個行動艱難的大學生、研究生,又賣書、又賣涼椅、又擺攤、又校對,那種「積極」、「介入」的生命態度,就是劍俠精神,《史記》遊俠列傳或刺客列傳的遺風,要在生活的岩縫中尋找滋潤的水滴。相對於林保淳,我的少年時代,更貧窮落後的中部鄉村,三分薄田的耕農子弟,大學打工生涯卻只是清掃教室、整理校地,無劍無俠,慚愧少了拚搏爭鬥的熱血、義氣。
再如語言,本來就是溝通的媒介,林保淳不僅會臺灣通行的四種腔調客家話、閩南語,太太香港人的香港話,神州詩社同仁的馬來西亞話,也習得臺灣眷村的異腔異調國語,這種對語言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不以單一的語言作為個人沙文主義的核心,多元臺灣逐漸失去這種耐性,林保淳的少年事還記掛這種淳真的尊重。
俠,大節不移易,細節不疏略,《夜深忽夢少年事》即使在撲滿、漫畫、尪仔標、抽抽樂的細節上,也不輕忽,是記憶的刻度深,還是真情的專注度強?或許兩者都是吧!
《夜深忽夢少年事》是少年林保淳的個人回憶錄,卻也是臺灣二十世紀中期的歷史縮影,臺灣俠義之心的自然顯現!基於此,我們期待稍晚的中壯年林保淳,再現江湖,寶劍在鞘外振振有聲。
2021.12.8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