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心碧
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古龙曾在他的散文《谁来和我干杯》里有七节提及他看过的武侠小说,其中《谈我看过的武侠小说之四》里论及王度庐的《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的爱情悲剧时他说:“这故事虽然无疑是成功的,不但能感动读者,而且能深入人心,我却不喜欢这故事。我总认为人世间悲惨不幸的事已够多,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读者多笑一笑?为什么还要他们流泪?”——后一句话无疑是夫子自道,说出了他一贯的写作宗旨。这个宗旨贯穿在很多经典作品当中,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天涯·明月·刀》……这也是笔者喜爱古龙的原因之一,他虽常以黑暗为底色进行创作,最终却能给读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接下来论及金庸的《神雕侠侣》里杨过和小龙女历经无数波折和考验但爱心始终不变时,古龙称赞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是“不顾一切的、没有条件的爱”,从不退缩,从不逃避——“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虽然金古二人在写作手法、表现主题很多方面大相径庭,但此刻在张扬杨过这种深情无悔的精神上却达成了共识。
这之后,古龙有一段话特别可爱,笔者不厌其烦,特摘录如下——
“假如小龙女因为自觉身子已被人玷污,又觉得自已年纪比杨过大,所以配不上杨过,因此而将杨过让给了郭襄,而且对他们说:‘你们才是真正相配的,你们在一起才能得到幸福。’假如故事真是这样的结局,我一定会气得吐血。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这故事的传奇性太浓,太不实际,但我却认为爱情故事本来就应该是充满幻想和‘罗曼蒂克’的。就因为我自已从小就不喜欢结局悲惨的故事,所以我写的故事,大多数都有很圆满的结局。有人说:悲惨的情操比喜剧高。我一向反对这种说法,我总希望能为别人制造些快乐,总希望能提高别人对生命的信心和爱心。假如每个人都能对生命充满了热爱,这世界岂非会变得更美丽得多?”
古龙曾多次在作品中或借作品的序和跋歌颂人性的美好,强调对生命真正的热爱,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给读者带去快乐、信心和爱心,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没能以身作则——也许也正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激发了他充满热情的写作意图——但是落实在作品中却很能鼓舞人。
再者,笔者之所以认为这段话可爱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所表露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意识非常感人,二是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而实际上他完全拥有可以改变人物命运的能力——凭着手上那支充满魔力的笔,他得到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东西,也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对李俞二人爱情悲剧的不平,对杨龙二人渡尽波劫的激赏,在在让人看到了他一腔温暖的情怀。而且这些的情怀散落在书中,随处可见,比如《血海飘香》,比如秋灵素……
写下“灵素”这个名字,笔者首先想到的是金庸笔下的程灵素,其次才是古龙笔下的秋灵素。程灵素,秋灵素,她们不仅同名,连姓氏也只差了那么一点点,都是冰雪聪明的女子,虽然都有着不幸的结局,但她们的命运截然不同。其实观照金古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但前提是最好不要抱着党同伐异,入主出奴的思想。
话说《飞狐外传》著于1960-1961年间,修订于1975年,《血海飘香》写于1967年,在笔者的臆想中总觉得古龙是在用彼灵素替此灵素翻案,这样的猜测尽管很不靠谱——姑且就当作一个美好的愿望吧,笔者可是相当喜爱这两个灵素的。
故事中,这两个灵素的出场都比较靠后。《飞狐》故事仅有二十章,程灵素到了第九章才登场,几乎是故事的一半,她的出现贯穿了故事的后半部分。《血海》稍长,共有二十七章,虽然一开始就有铺垫,但秋灵素也是接近故事的尾声才正式出场,出场的章数只有区区六章(从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二章)就烟消云散了。虽说《飞狐》在金庸小说中不如其他长篇那样出名,《血海》在楚留香系列故事里也不是名头最响的,但书中这两个女子却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名如景,同时也似乎在冥冥中昭示了人物的命运。是不是叫“灵素”的女子都注定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兼悲剧的一生?
曾听人云:女性读者喜爱程灵素皆因代入感作祟——言下之意不外乎两个:一是女性读者都喜欢把自己自己想象成悲剧中的女主人公伤春悲秋,二是讥讽喜爱灵素的女性大都有着灵素一样的遭遇和心性。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透出一股浓重的自卑自怜乃至自恋的意味。在笔者看来,说这话的人除了不够厚道之外,更不了解女性,不了解感情。
女性对感情的投入极深极重,天生就有为爱奉献和牺牲的倾向——尤其是相对男性而言,这是不可否认的。而且,灵素为救心爱之人而死这完全符合大多数女性对感情的认知,笔者的意思并不是说牺牲者一定得是女性,而是说女性更容易理解这一行动背后的意义,更容易认可这一行为。但如果仅仅如此灵素不会如此动人心魄,金庸小说里为爱牺牲的女性不在少数,常常被人遗忘的如《神雕侠侣》中的公孙绿萼,屡屡被人提起的如《天龙八部》中的阿朱,为何独独是灵素让笔者念念不忘呢?
人常说红颜薄命,美丽的女子不一定都有好结局。有时,容貌平常甚至丑陋的女子反而更容易得到幸福。笔者以为,容貌不美的女子不一定没有好结局,也不一定非要爱得如此凄苦。况且灵素身为毒手药王的得意弟子,凭她的聪明才智和下毒的本领,只要她愿意,笑傲江湖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再不济也可以独善其身吧,未必会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而如果仅仅把这一切归咎为命运又未免太浅薄,也忒看轻了灵素的为人。
最令笔者感叹的是灵素本来大可不必如此为情所苦,其实她一早就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就象她先前赠给胡斐的蓝花——“幸亏这蓝花好看,倘若不美,你便把它抛了,是不是?”童年时的照镜风波一定也让她不得不早早就接受了残酷的现实,然而当宿命召唤时她竟然毫不退缩,毫不逃避,就象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一样身陷爱恨情仇,抵受由爱而生的种种苦楚,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或者说完全没有用一点手段——试想,如果把她换成何红药或者阿紫会怎样?你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但正是她这般的坦然承受,这般的无怨无悔才让笔者动容。没有挟技自重,不求任何回报,也许她早就知道,爱永远是一个人的事,和被爱者无关。这样的爱,不怨尤又有恩慈,世间女子——无论貌美或貌丑者——皆不能不为之心折。相较而言,也许貌丑者的感慨会更深刻更无奈。与代入有关,因为有代入,所以感受更深;与代入无关,因为这是最经典的爱而不得的悲剧。
换了一个姓氏,换了一个场景,秋灵素一度成了天下最美的女人。到底怎生美法?古龙先是让阅尽人间春色的香帅未见其人,但闻其声,便已神清气爽,接着只看到她背对着门的优雅姿态,却已令香帅不知不觉间几乎瞧得痴了。“他从未想到一个背面跪着的女子,也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他一直在等她回头,瞧瞧她颠倒众生的容貌。当她的头转动时,他的心跳竟不由得也加快了……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美女,人们早已被眼花缭乱的视觉宠坏了,可是春花秋月,燕瘦环肥,什么样的眉眼身段风流态度才当得起这“最美”二字怕是不容易分辨?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狡猾的写书人避开了对灵素容貌的描写,一直不让我们一睹其庐山真面目,直到最后竟然还玩起了“背后看爱死人,正面看吓死人”的把戏。灵素的容貌竟然在最美的时候被生生毁去,留下的只有无限叹惋和一幅惟妙惟肖的半身像而已。只是,“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纵有国手孙学圃妙手天成,又怎能还原那天生丽质于万一?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说来也巧,楚留香系列中最让笔者念念不忘的两个美女秋灵素和曲无容都是让石观音毁了容的女子,但即使是在《大沙漠》里古龙让石观音真空上阵,隆重登场仍然难敌笔者想象中那两个如烟如雾的女子。容貌之于女子的意义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般来说,上天对平凡女子的最大试炼就是让她在美貌与智慧之间受尽煎熬却无法选择,而对倾国倾城的女子来说,这个选择只会更残酷,若以毁容为代价换来一生的平安喜乐,你可愿意?灵素和无容都是为外力胁迫而失去了绝世容颜,却在这之后得到了命运丰厚的补偿。
有道是“有舍才有得”,可是这“舍”的过程又是何等艰辛何等痛苦,甚至血泪斑斑!所以笔者对灵素容貌被毁之后的所作所为深表理解和同情,只可怜了画师孙学圃一生竟为灵素所累,在失去了宝贵的绘画生命之后一直潦倒消沉,好不容易被香帅激起重新生活的勇气最终却为妙僧无花所杀。至于灵素当年的四位追求者,也是见证灵素美貌的四个人左又铮、西门千、灵鹫子、札木合不仅一生为情所累,同样也不得善终。这一切似乎又应验了“红颜祸水”的说法,只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灵素本人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最后的死虽然可以说是心愿得偿对世间再无任何牵挂,又未尝没有赎罪之意?
而能让她在宁静中赴死的人除了香帅之外,只有一个——任慈,任慈人如其名,确实是一个“仁慈”的人,无论他和灵素在一起怀着怎样的感情——笔者闲得无聊的时候总喜欢暗地里猜测一番,无他,这样的猜测让我觉得快乐,仿佛更贴近那个写书人。灵素的同情说也好,香帅的感情说也好,我们都已经无法揣测谁的说法更接近事实真相。但是,他到底爱不爱灵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做的一切,是他化解了灵素因容貌被毁后而生的戾气,是他让灵素获得了余生的平静,也是他让灵素最终可以安然迎接死亡……
至此,再联系另一个灵素的悲剧,笔者心里总算有了一点安慰。想来古龙也是喜欢程灵素的吧,也是不满于程灵素因容貌不美而得不到心上人的眷顾的吧,所以他先让笔下的秋灵素以绝世容颜颠倒众生,即使容貌被毁之后仍然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她们两人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
你有没有过遍寻某人或某物而不得的经历?有时候,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之于笔者来说更是如此,越去书中追寻她们的身影,越去探求她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越接近最后的结局——死亡。
程灵素和胡斐一路同行恍惚间曾让笔者想起了“千里茫茫若梦”的阿朱和萧峰,只可惜程胡二人之间徒有共死之义而无同生之情,路的尽头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香帅从北国到南国不远千里追凶,当谜底慢慢被揭穿,隐藏着重大线索的虚幻的画中人一步步化身为现实中人时,也就是她毁灭的时候。
程灵素干脆利落地死去,秋灵素心甘情愿地陨落,两个写书人在书写死亡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洞悉了天机。不同的是,金庸的笔法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出“天地终无情”的寒意,古龙则体现了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他甚至没让一向热爱生命的香帅来得及去救援……接受死亡如同大地接受雨露,大海容纳江河,为此,笔者对写书人生出满怀的感激。
不动声色也罢,理解宽容也罢,都是顺其自然、保有天机的一种方式。身为读者,了悟之后,心里应该没有任何遗憾了吧?
评论 (0)